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速递 >> 韶风名家论坛 >> 正文
韶风名家论坛之“先秦时期儒法之争及其现代启示”精彩举行
来源: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学通社     发布日期:2013-11-06     查看次数:

  10月31号晚7:30,国内知名法理学专家、曾在我院工作过的院友、现就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赵明教授应邀做客韶风名家论坛,在法学院西附一楼模拟法庭为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先秦儒法之争的现代启示”之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也是院友论坛之第十三次专题讲座。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双喜博士、陈红梅副教授、邓春梅副教授、尹华容副教授、周青山博士、田坤博士、王宇松博士后等老师们以及300余名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法理学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张义清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为了突出其学术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启发性,本次论坛特邀了我校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邓辉教授和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蒋海松博士担纲专题评论人,设置了报告人主题演讲、评论人专题点评、台上台下互动提问和回应等环节。整个论坛持续3个小时,师生们跟随赵明教授一起追溯中国大历史,饱享思想盛宴,观点交锋、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模拟法庭座无虚席,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图片1 [1024x768].jpg

  主持人简要介绍了主讲人和评论人之后论坛随即开始。

图片2 [1024x768].jpg

  赵明教授的报告以始自于先秦时期的“儒法之争”对中国迄今为止的两次社会转型产生的实际影响及其历史意义为分析主线,通过列举大量的史料证明:儒家所倡导的“仁治、礼治秩序观”和法家力主的“共同体意志统一的天下观”反映在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导向实际上存在着巨大分野,儒、法二家在“建国”和“治国”方面的策略和技法上显然各有其之短长。先秦时期“儒法之争”,正是是人们对崩溃了的礼乐秩序进行深刻反省和理解以至于倡导变法改制,构筑了中华文明史上一种社会意志上的决断和考量,进而促进了其后秦国“大一统”的天下观和社会统一格局出现。相关纷争在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实际上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时至今日,仍有谓之为“新儒家”和“新法家”的流变此消彼长且呈分庭抗礼之势。在赵明教授看来,“儒法之争”体现了思想自由与文化多元格局。法家重视高度的政治意志与统一手段无疑是秩序重建和国家建立之所必需的,儒家强调运用高超的礼法政治技艺对于现实秩序的维系和国家治理手段显然也是十分有效的。由此而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在现代国家,决策者应当致力于政治意志的高度凝聚,应当懂得和掌握高超的立法技艺,应当促成和实现法治观的去魅与自足,应当凸显“世界法”的地位以重塑现代国家法律秩序的理想图景。

图片3 [1024x768].jpg

  赵明教授的主题演讲由表及里、娓娓道来。他从自己数十年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到祖国大西北的游学经历和亲身感受入题,随即以大量的史料导入分析了孔子和商鞅等诸子们的生平经历。关于儒法二家的始祖是否关注到了“边患”问题,赵教授则引经据典而提出,以魏鞅为代表的法家之所以能够铸成后来的“天下意识”,就在于其有“西北游”的经历,而这正是儒家老祖宗孔丘所缺少的经历,以至于造成其后儒家思想里头“统一”和“固边”意识的缺位。赵明教授还就此指出,在“儒法之争”的先秦语境当中,虽然以“焚书坑儒”为焦点的儒法之争备受后人争议,然而,“商鞅变法”以及其后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法家在该过程中所展现的高超政治智慧和远见却是永远也难以抹煞的。因此,帝国政制建立的思想功劳似乎应该归属法家,而帝国政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之精神联系的建构之功,则主要应归属儒家,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然而,关于对于新近出现而被誉之为“新儒家”和“新法家”之生命力和解释力,赵明教授结合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的基本判断,那就是:“当今中国,如果也存在新法家的话,其使命显然已告终结,而儒家或新儒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势必长存”的论点和结语。赵教授讲座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及其细致入微的考证和生动鲜活的表述赢得了在场师生们喝彩。

图片4 [1024x768].jpg

  主题演讲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张义清教授首先针对主题报告人提出的核心观点作了一个简要的提炼和梳理,接着从国家建构学说应当立足于区分其现代性和传统性之不同的语境分析视角入手,以“中国是早熟的国家,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黑格尔语)以及“传统国家有天下而无国家、有边陲而无国界”(吉登斯语)等异域文化中的相关认识进一步映证了“儒法之争”对于传统“王朝国家”之“天下”意识的萌芽所产生的催化作用及其所凸显的历史意义,同时结合现代国家建构和法治进化的时空维度和进路差异对主讲人涉及的“儒法之争”对中国社会晚近以来发生的社会转型和法制观念转变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及其解释依据问题提出了质疑,由此将论坛的议题和主旨导入了第二个环节。

图片5 [1024x768].jpg    图片6 [1024x768].jpg

  评论人邓辉教授在对赵明教授主题演讲过程中娓娓道来“讲故事”的叙事风格和论证方式、特别针对其擅长从政治学、哲学、史学、文学等多学科知识交融的视角探讨此类问题的分析手法表示了高度赞许,对赵明教授主题演讲中涉及的“儒法之争”相关立场及其所表达的某些观点,邓辉教授则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词委婉地表达了对其较为温和的解构和评判,对于其所提及的“新法家的使命已经结束”的观点则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其不能接受的立场。邓教授认为,“新法家”才刚刚开始,不能就此说它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另一位评论人蒋海松博士则首先回忆了其自己在湘潭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的难忘经历和其后师从赵明老师读硕和攻博的深切体验和深厚感情,随后亦就“儒法之争”涉及的一些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向赵老师求教。赵明老师结合其一以贯之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其作了辨析和回应。

图片7.jpg    图片8.jpg

  论坛的第三个环节开启,台上台下师生们开始进行互动提问和回应。周青山老师针对主题报告中涉及的“世界法”图景及其内涵和意义问题与赵教授现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赵明教授依据法家所秉持“天下意识”对其作出了解读,将议题导向深入。随后,在场学生还就国家地缘发展战略中“大西北”的重要地位与治国方略的宏观思维等问题向赵明教授求教,赵教授亦机智巧妙地作出了回答,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图片9 [1024x768].jpg

  最后,随着主持人致谢并宣布结束,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场的领导和老师与赵教授及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在台前合影留念。

图片10 [1024x768].jpg

上一条:韶风名家论坛非洲法系列讲座
下一条:韶风名家论坛刘鸿武教授讲座

Baidu
map